从数学建模的思想来看人文学科的学习
前几天跟W聊过伊朗核问题中中国政府的表现。谈到最后涉及到两个新问题:Z介入程度,哲学、文化和国家前途命运。
从数学建模的思想来看,通过对本质问题的抽象,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目标。然后,确定准变量和假设条件,并优化目标。
其中,对本质问题的抽象,大多数采用的是对可变因素、确定因素的假设,并借助图形、符号的形式,呈现任务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。而在这一切关系背后,必然有一个目标,在数模中被表达目标函数。
这也是学习数学,尤其是对于了解公式、图片背后的数学原理,的基本方法。而这一方法同样对人文学科同样适用。
从人文学科,包括经济和政治领域中,矛盾的主要方面,就是指other roles in the games,以及他们可能采取的游戏手段,包括贸易制裁、军事打击、行业制裁、经济封锁等。主要目标,也就是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,或者说现在的/未来的国家综合国力。如此一来,确定了这些基本要素之后,在国际政治中,其实很容易理解ZF之前的很多举措,包括之前东太平洋对菲、越南小国的忍让,以及现在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,以及08年美元大跌,中俄推欧元。
关于世界模型的终极统一
无论是人文科学,还是自然科学,无论是某一领域的泰山北斗,还是集大成者,都期望自己的见解和观点,能够解释并预测所有的现象和事物。比如,王阳明的观点,概括来讲,理论部分就是“反求诸己,知行合一”,辅助原则就是坚持良心和理想,再比如爱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象性。
这样的见解和观点,其实就是一种观点和模型。
下一期:
是世界多核,还是少数大国拥有核,哪个更容易产生世界和平?
2012年2月02日 19:09
实际决策人未必理性,这个是真实世界最大的不确定因素。比如说,如何理解清国对11列强宣战?
2012年2月28日 15:50
@Wayne: 未必理性。是因为有些因素(义气、忠诚)的价值,(在没有充分权衡的时候,) 过于放大。
还有甚者,是因为从局部情况上讲,可能是不理性(不效率的)的,但从全局讲却是理性的。